,还平添一段心事。
趁着天暖,山上先扎篱笆、盖房子,染坊旧址同步扩建。
最先拆除、搬走的是伙房,直接在山丘上挨着溪流搭建一座巨大的凉棚就是了,夏天做饭更凉快。
与此同时,旧址篱笆外开始建造新染池,等建完了,旧围墙一拆就好,等于原地不动,平白扩大了一倍。
山上的屋子无需什么花样,明月给足银子,工匠们昼夜不休地干,照这个架势,最迟秋天就能住进去了。
众人一看有大屋子住,分外欢喜,干活更加卖力。
明园里有马夫,原先就是贩马的,如今虽不做了,却还认得不少马贩,帮忙牵线买了几匹中等马来,分与梁鱼等人使用。
众人早年大多在外闯荡,哪怕现在养不起马匹,骑术也还算娴熟,少不得重拾起来。
梁鱼得空便带人操练,还专门针对哨声编了一套简单的讯号,方便日后传递信息。
只是这么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染池增加,产量提升,作为原材料的湖丝有点跟不上了。
明月觉得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崭新的怪圈,像极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可转念一想,未尝不是买卖更进一步的证明。
早期染坊所需胚布来源有二,一是徐掌柜亲自带人去湖洲一带收来的成品,二是徐掌柜收来熟丝,在自家织坊里织成成品。
之前做“霞染”时用到的胚布属于市面上常见的厚度,多数织户都做得,可“流霞”所需纱质胚布,却是徐掌柜用自家织机大胆改良后做出的新品,外面少有。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