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你当年在台上忘词,现编了三大段,把评委都唬住了!≈ot;
顾承淮站在一旁,看着林砚与老师交谈时发亮的眼睛,那是他在任何领奖台上都不曾有过的神采。
告别时,王老师拉着林砚的手说:≈ot;孩子,人能记住来路是好事。但别忘了,前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ot;
回酒店的路上,林砚格外沉默。直到小哲嚷着要吃冰淇淋,他才回过神来。
≈ot;下一站去哪?≈ot;顾承淮问,仿佛他们只是在度一个寻常的周末。
≈ot;往北走吧。≈ot;林砚望着车窗外,≈ot;我想看看冬天的松花江。≈ot;
在飞往哈尔滨的航班上,林砚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归途》的文档还停留在最后一页,光标安静地闪烁着。他想了想,新建了一个章节,标题是≈ot;启程≈ot;。
小哲趴在他膝上画画,画上是四个小人站在彩虹下——这次他画了两个大人,两个小孩。
≈ot;这是爸爸和爹地,≈ot;他指着画解释,≈ot;这是我和妹妹。≈ot;
林砚和顾承淮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温柔的笑意。
飞机开始下降,舷窗外是北国银装素裹的大地。林砚合上电脑,握住顾承淮的手。掌心相贴的温度,比任何奖项都让他安心。
长路漫漫,但归途有你。
微光
哈尔滨的冬天冷得刺骨,松花江面冻成一面巨大的镜子。小哲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像只笨拙的小熊在冰面上蹒跚学步,每次快要摔倒时都会被顾承淮稳稳扶住。
林砚站在岸边,看着这一幕不自觉地微笑。他呵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霜,相机镜头后的世界却格外清晰。
≈ot;爹地!看我!≈ot;小哲在冰上转圈,张开双臂保持平衡。顾承淮单膝跪在冰面上,用手机记录着孩子每一个笨拙又可爱的动作。
这是他们旅程的第三个月。从南方小城到北国冰城,从湿润的雨季到干冷的冬季,林砚的《归途》手稿已经写了七万字,却始终觉得还差最后一块拼图。
傍晚回到酒店,小哲累得在沙发上睡着了。林砚为他盖好毯子,转身看见顾承淮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江面上的点点灯火。
≈ot;在想什么?≈ot;林砚走过去,与他并肩。
≈ot;想起你拍《望北》时,在冰面上摔倒十七次。≈ot;顾承淮的声音很轻,≈ot;当时我在监视器后,很想叫停。≈ot;
林砚惊讶:≈ot;你从没说过。≈ot;
≈ot;因为知道你不会停。≈ot;顾承淮转头看他,≈ot;就像现在,你明明很累,却还在找那个&039;答案&039;。≈ot;
被说中心事,林砚沉默片刻:≈ot;我只是……不想辜负这段旅程。≈ot;
≈ot;你永远不会辜负任何事。≈ot;顾承淮握住他冰凉的手,≈ot;除了或许会辜负自己的疲惫。≈ot;
那晚林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走在无尽的雪原上,远处有光,却怎么也追不上。醒来时凌晨三点,身边空无一人。他走出卧室,发现书房门缝下透出微光。
推开门,顾承淮正在看《归途》的手稿。台灯在他侧脸投下温柔的阴影,指尖停留在最新写就的章节。
≈ot;怎么醒了?≈ot;顾承淮抬头。
≈ot;这句话不对。≈ot;林砚指着屏幕上自己写的一段话——≈ot;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出发≈ot;。
≈ot;哪里不对?≈ot;
≈ot;太功利了。≈ot;林砚在书房里踱步,≈ot;好像休息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就像充电。≈ot;
顾承淮合上电脑,静静等他继续说。
≈ot;可是你看小哲,≈ot;林砚望向客厅里熟睡的孩子,≈ot;他玩耍不是为了学习,睡觉不是为了起床。存在本身就是意义。≈ot;
窗外,哈尔滨的夜空开始飘雪。雪花在路灯的光晕中飞舞,像一场无声的仪式。
≈ot;我好像明白了。≈ot;林砚轻声说,≈ot;我不是在找答案,我是在找……≈ot;
≈ot;找什么?≈ot;
≈ot;找不需要答案的勇气。≈ot;
第二天,他们去了圣索菲亚大教堂。鸽子在广场上觅食,教堂的穹顶在冬日晴空下闪着金光。小哲兴奋地追着鸽子跑,笑声在古老的墙壁间回荡。
林砚坐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