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p;他就不信克扣佛像金身这种事情,会是区区几个高僧联手瞒下的。方丈主持他们真的不知道吗?他们真的分辨不出来金身是真是假吗?他们真的一点钱都没沾手吗?
&esp;&esp;或许没有吧,他们自己不贪财。但是没拦着其他人贪,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了。
&esp;&esp;扶苏相信寺里肯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但这有什么用?北胡拿捏住了他们的命脉,只怕北派这次是真的要乱了。
&esp;&esp;扶苏询问父亲:
&esp;&esp;“先生以为呢?”
&esp;&esp;现在是装作不知,还是赶去阻拦,或者前去看热闹。
&esp;&esp;秦政说道:
&esp;&esp;“现在再去阻拦,恐怕已经迟了。”
&esp;&esp;而且阻拦这个干什么?北派的宗教信誉大降,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esp;&esp;父子俩装模作样地讨论了一下要不要救少林寺,最后得出“我们也无可奈何”的结论。
&esp;&esp;不过去看热闹是万万不能直接说的。
&esp;&esp;所以秦政表示:
&esp;&esp;“少林寺声望大跌之后,北派恐怕会乱起来。北胡定然趁机进攻,我们需要早作准备。”
&esp;&esp;扶苏迅速调整计划:
&esp;&esp;“既如此,还是要派人前往北派。抵御胡人入侵,主持大局。”
&esp;&esp;趁着少林寺式微,接手北派。
&esp;&esp;老庄主忧虑地说:
&esp;&esp;“恐怕北派武林不会承我们的情,还要驱赶我们。他们再乱也不会肯叫其他人插手的,那都是一群不识好歹的家伙。”
&esp;&esp;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esp;&esp;看得出来南北之间的隔阂很深,对彼此充满着恶劣的刻板印象。
&esp;&esp;扶苏也不坚持:
&esp;&esp;“总要救一救百姓的。”
&esp;&esp;他们先带人过去,如果被驱赶,那就放任北派自生自灭。反正他们要救的也不是武林人士,而是平民百姓,管他们干什么?
&esp;&esp;到时候还能趁势宣扬一波奉天门大公无私,北派宗门不顾大局,再给糟糕的北派名声添一把火。
&esp;&esp;如今北派绝大多数民众都是信佛的,高僧的人设崩塌,再加上当地给少林寺当小弟的武林世家只顾着争权夺利,不管百姓死活,足够彻底他们在舆论上压死北派宗门了。
&esp;&esp;众人见扶苏坚持,不由佩服:
&esp;&esp;“秦门主大义!”
&esp;&esp;说的不错,百姓是无辜的。不能因为北派自己乱起来,就害得百姓流离失所。
&esp;&esp;既然北派那群家伙护不住百姓,他们来护!
&esp;&esp;热血青年们当即请战:
&esp;&esp;“我们也想去北派。”
&esp;&esp;老前辈们无奈地对视一眼,最后也只能劝道:
&esp;&esp;“若是北派驱赶你们,你们别和他们硬来。强龙不压地头蛇,届时只需护着百姓南逃即可。”
&esp;&esp;只要到了他们南派的地盘上,还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吗?
&esp;&esp;扶苏趁势提出中部战线的提议:
&esp;&esp;“各家可以派人在南北交接处驻扎,若真有硬仗要打,这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esp;&esp;不是他们不想直接去北境布防,而是北派绝对不会放他们过去的。离得太远也不方便补给,北境那条线应该北派负责防守才对。
&esp;&esp;扶苏不用猜都知道,真开战了,他们去和北派谈一起布防的事情,北派绝对会拒绝的。
&esp;&esp;南北互相之间不信任,北派还担心打到一半南派突然出手偷袭呢。
&esp;&esp;三清观的道长却不信邪:
&esp;&esp;“家国存亡的大事,他们应当不会如此短视吧?我先去信一封问一问,或许他们会愿意接受南派一起协防北境。”
&esp;&esp;扶苏也没再劝他,只给父亲发消息:
&esp;&esp;「我猜北派那边的回复肯定是——北境就不由南派诸位费心了,我们北派会守护好的,你们在南边布防就行了。」
&esp;&esp;秦政不由失笑:
&esp;&esp;「若是北派哪天撑不住了,恐怕会服软。」
&esp;&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