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韶华听闻这个消息后,哂然道:“这个蒋员外郎,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应该是景阳宫之前暗中吩咐过,他才正大光明地截留一部分宝物送进了景阳宫。”
&esp;&esp;郑太皇太后这是不甘坐视东平王府的家产全部充入国库,好歹要分一杯羹。
&esp;&esp;风尘仆仆休息了一日便来当差的宋渊,皱了眉头,低声道:“太皇太后这么做,会削弱皇上威信。”
&esp;&esp;姜韶华登基不满三个月。新官上任都要三把火,新天子登基,自然也要展露种种手段震慑众臣。
&esp;&esp;郑太皇太后这么做,简直是在拖后腿。
&esp;&esp;对付郑太皇太后,又和对付王丞相不同。姜韶华重用王瑾,给了王丞相一定的政治承诺,换来王丞相的默默退让。郑太皇太后也因郑宸谋逆叛逃一事,被拿住了痛脚,这几个月来还算安分。现在忽然来了这么一出,说起来,就是索要些财物,不值得翻脸反目,不管不问又不行。
&esp;&esp;如何处置此事,就要拿捏住分寸尺度了。
&esp;&esp;姜韶华略一沉吟,有了主意:“等纪尚书进宫,先听听纪尚书怎么说。”
&esp;&esp;纪尚书进宫面圣,先将此事原委说清楚。然后坚定表明态度,要重处蒋员外郎。
&esp;&esp;只要姜韶华顺水推舟,此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借纪尚书之手处置蒋员外郎,郑太皇太后恼怒起来,姜韶华便可推脱不知,将锅甩给纪尚书。郑太皇太后也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对户部尚书如何。
&esp;&esp;纪尚书主动要为天子“背锅”,也是表了一番忠心。
&esp;&esp;姜韶华温声道:“纪尚书的用意,朕心里都明白。不过,这件事不能这么处置。朕也从没有让属下背黑锅的习惯。”
&esp;&esp;“景阳宫那边,朕会去向太皇太后解释分说。”
&esp;&esp;纪尚书愣了一愣:“皇上,臣不怕被太皇太后娘娘呵斥……”
&esp;&esp;姜韶华微微一笑:“朕知道,可朕不能看着忠心能干的臣子受辱。这件事,朕亲自来处置。”
&esp;&esp;身为一个三朝老臣,在朝堂几十载,户部尚书都做了十几年。纪尚书不可能看不出天子在笼络臣心。
&esp;&esp;可这一刻,他的心头依旧滚烫。
&esp;&esp;甚至眼睛有些发酸。
&esp;&esp;是,天子是在哄你。可你一个五六十岁黄土埋半截办差做事只能用勉强凑合来形容的老臣,天子没立刻找来能干的心腹换了你,还肯调教你好生哄着你,你又岂能不感恩戴德?
&esp;&esp;“老臣谢皇上体恤。”纪尚书深深弯腰行礼谢恩。
&esp;&esp;姜韶华笑着吩咐:“王中书令,你代朕扶起纪尚书,再送纪尚书回户部衙门。并传朕口谕,从今日起,蒋员外郎就调进内务府当差,官职品级不变。”
&esp;&esp;王瑾拱手领命。
&esp;&esp;纪尚书有些吃惊,抬头想说什么,转念一想,蒋员外郎这是咎由自取。天子这般处置,已是看在太皇太后的颜面上高抬贵手了。
&esp;&esp;自己造的苦果,自己咽去吧!
&esp;&esp;……
&esp;&esp;一个时辰后。
&esp;&esp;蒋员外郎如遭雷劈,脱口而出道:“我乃朝堂官员,怎么能去内务府当差?这不合朝堂规矩!”
&esp;&esp;他是两榜进士,正经的科举出身。熬了十年才做到了五品官。他投靠太皇太后,就是为了有个靠山,可以更快地升官。
&esp;&esp;内务府是什么地方?
&esp;&esp;那是给皇室打理钱财采买处理内务的地方,里面任用的大多是内侍,标准的俯首听令的皇室奴才。而且,内务府的官职品级也和朝堂官员是两套体系,皇上想用谁就用谁,想罢黜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esp;&esp;他怎么能沦落到那样的地方去?
&esp;&esp;第690章 补缺
&esp;&esp;对蒋员外郎而言,这一道天子口谕,犹如晴天霹雳。
&esp;&esp;然而,圣旨就是圣旨,容不得他质疑或不情愿。
&esp;&esp;王中书令淡淡一笑,轻描淡写地挥一挥手,立刻便有一队御前侍卫上前来,“请”蒋员外郎离开户部,立刻去内务府报到。
&esp;&esp;蒋员外郎一张脸因怒火涨得通红,狠狠地甩了一下衣袖:“我要等太皇太后娘娘的口谕!谁敢逼着我走!我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