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郑宸深深凝望姜韶华,然后瞥一眼今日格外沉默的王四郎。
&esp;&esp;“见过王四公子。”姜韶华行礼的姿势优雅得体。
&esp;&esp;王瑾竟有些窘迫和笨拙,拱手还礼:“早就听闻郡主大名,今日终于得以一见。”
&esp;&esp;姜韶华很客气地回了一句场面话:“王四公子文采出众,声名远扬,以后有机会还请王四公子多多指教。”
&esp;&esp;王瑾鼓起勇气和姜韶华对视一眼:“郡主盛赞,我愧不敢当。在郡主面前,何人敢说声名赫赫。”
&esp;&esp;这倒也是。
&esp;&esp;姜韶华再如何低调行事,也是大梁第一位实权实封的郡主,手下有银有兵有粮。举头投足间的从容气度,绝非寻常少女可比。
&esp;&esp;便是身份尊贵的宝华公主,比起眼前的姜韶华,似乎也少了些什么。
&esp;&esp;姜韶华凝眸回望:“王四公子谬赞了。”
&esp;&esp;到底是前世夫婿,曾经有过短短几年还算恩爱的时光,还曾共同生过一个白眼狼儿子。
&esp;&esp;姜韶华便是心冷如铁,见到前世故人,也难免有些唏嘘怅然。
&esp;&esp;这一眼,令王四郎心跳加速,不争气地先移开了目光。
&esp;&esp;郑宸心中冷笑连连,翻涌而起的酸意几乎要将他淹没。
&esp;&esp;……
&esp;&esp;天黑之后,天子灵堂里跪灵的老臣们终于被各自搀扶下去休息。
&esp;&esp;白日哭晚上守夜,铁打的人也熬不住。
&esp;&esp;王丞相也一把年龄了,跪了一天,累得直不起腰来。被长随们抬着回了厢房。草草吃了冷食,王丞相疲倦地合上眼。
&esp;&esp;叩叩叩!
&esp;&esp;推门声后,是熟悉的脚步声:“父亲!”
&esp;&esp;王丞相嗯了一声,勉力睁眼,看着床榻边的幼子:“你去瞧过南阳郡主了?”
&esp;&esp;第275章 初见(二)
&esp;&esp;王瑾白皙的俊脸红了一红,嗯了一声。
&esp;&esp;王丞相扯了扯嘴角,示意长随退下。门关上后,就剩父子两人,说话愈发随意。
&esp;&esp;“你觉得她如何?”王丞相张口问道。
&esp;&esp;王瑾想了想:“我今日第一次见郡主。她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同,不过,我有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很久之前就该认识她。”
&esp;&esp;心事沉沉的王丞相,被儿子难得的稚气逗得哑然失笑:“这说法倒是有趣。或许,你和她前世做过夫妻,今生重逢,才会有这等奇妙的故人重逢的感觉。”
&esp;&esp;太康帝和郑太后都信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丞相也未能免俗,信佛也有数十年了。随口道来,便是佛家前世今生。
&esp;&esp;王瑾脸孔更红了,往床榻边磨蹭,想说什么,又支支吾吾开不了口。
&esp;&esp;知子莫若父。
&esp;&esp;王丞相瞥儿子一眼,低声道:“这位南阳郡主,绝非等闲之辈。看看她做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别说女子,便是混迹朝堂的老臣也未必做得出来。”
&esp;&esp;“之前圣旨宣召,她敢推脱不来。要不是皇上驾崩归天,她不得不来,只怕她一直安稳地待在南阳郡。”
&esp;&esp;“再看她今日,一进灵堂,就放声痛哭。张口全然站在太后娘娘身那一边,丝毫不惧我这个丞相。”
&esp;&esp;“四郎,你别被美色迷昏了头,好好睁着眼,好好看一看她。”
&esp;&esp;王丞相意味深长地注视着儿子:“你是我王荣的儿子,便是要娶公主,也不是难事。”
&esp;&esp;王瑾被这话吓了一跳,迅速转头看一眼紧闭着的房门:“父亲!我从没有想过要做驸马。”
&esp;&esp;宝华公主当然很好。
&esp;&esp;也只是很好而已。他从没想过做驸马。
&esp;&esp;王丞相淡淡道:“皇上驾崩,宝华公主要守父孝,亲事少不得耽搁三年。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不提也罢。”
&esp;&esp;大梁习俗,未出阁的女儿要守三年父孝。宝华公主已经十七岁,这一耽搁,就得二十再大婚。
&esp;&esp;太子殿下今年也已十六,大婚都得在守完父孝之后。
&esp;&esp;姜韶华这样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