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直接归朝廷统治,不会分封给任何人的土地。
&esp;&esp;大致包括:中南半岛--青藏--西域--北海(贝尔加湖)--辽东到朝鲜,以及东海诸岛。
&esp;&esp;外加一个扼守南海咽喉的淡马锡岛。
&esp;&esp;这片广阔的区域,是古典社会统治的极限。
&esp;&esp;就算是将来出现了蒸汽火车,也只是强化了圈内的统治力度,对圈外的帮助并不大。
&esp;&esp;除非大明一步进入电气时代,否则能直接统治的区域,都很难超出这个范围。
&esp;&esp;所以,陈景恪就大致画了一个区域,将其定为不封之地。
&esp;&esp;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在这一点上老朱比任何人都清醒。
&esp;&esp;所以,他非常赞同陈景恪的这个提议,朱标和朱雄英也都是认可的。
&esp;&esp;但认可归认可,真的有一个全新的大洲被发现,就这样放弃还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
&esp;&esp;在这一点上,朱雄英还稍微差一点。
&esp;&esp;或者说,他的心更大,想要的更多。
&esp;&esp;然而,雄心壮志改变不了现实。
&esp;&esp;以现在的科技,根本就无法实现对炎洲的统治。
&esp;&esp;将其分封出去,反而是最好的办法。
&esp;&esp;朱标原则上也是同意自家老爷子意见的。
&esp;&esp;他的雄心比朱元璋大一些,但也有限。
&esp;&esp;除了不封之地,还想把宗藩体系打造好。
&esp;&esp;然后利用宗藩关系控制南洋、印度和小亚细亚这一片广袤区域。
&esp;&esp;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什么个人霸业,而是将这一圈都弄好了,大明就更加安全了。
&esp;&esp;至于更外面的世界,他就没有什么想法了。
&esp;&esp;新出现的炎洲,离泉州都有万里之遥,分封给诸侯王非常合适。
&esp;&esp;而且大明采取军功爵制,未来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勋贵。
&esp;&esp;国祚传承的时间长了,皇族子孙也会变多。
&esp;&esp;支系宗亲自有藩王自己操心,可主脉亲王的封地是少不了的。
&esp;&esp;等到百年之后,朝廷无地可封了该怎么办?
&esp;&esp;一个全新的大洲,可以让大明的分封制多延续上百年。
&esp;&esp;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esp;&esp;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忧:“炎洲存不存在还是未知。”
&esp;&esp;“假设它真的存在,万里之外的封国,勋贵们是否愿意接受?”
&esp;&esp;“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谁敢不接受?”
&esp;&esp;朱标摇摇头,说道:“此事还是不要强迫为好啊。”
&esp;&esp;一旁的马娘娘接话道:“勋贵们肯定会担忧,害怕朝廷故意将他们发配到不毛之地。”
&esp;&esp;“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是对炎洲不了解,只要针对这一点去解决即可。”
&esp;&esp;朱元璋接话道:“此事好办,先将咱的儿子封几个过去,这样他们就不担心了吧?”
&esp;&esp;“要是还不愿意,那就是不给咱面子了。”
&esp;&esp;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
&esp;&esp;老朱话糙理不糙,亲王都封过去了,其他勋贵要是还推三阻四,那就真的是不知道斤两了。
&esp;&esp;想了想,他补充道:“如果确认炎洲为真,后续朝廷肯定要组织人去探索,不妨让勋贵派出代表一起过去。”
&esp;&esp;“他们对炎洲有了了解,想必就更容易接受了。”
&esp;&esp;朱标点点头,显然也赞同这个意见,就说道:
&esp;&esp;“从探索炎洲到最终分封,可能需要三四年时间。”
&esp;&esp;“那时允炆也到了加冠的年龄,将他也一并封过去吧。”
&esp;&esp;朱雄英明显想反对:“二弟……”
&esp;&esp;朱元璋眉头一挑,打断他的话,对朱标说道:
&esp;&esp;“你能有这个觉悟,很不错。”
&esp;&esp;“作为亲王,必须要做出表率,如此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esp;&esp;见此,朱雄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