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
&esp;&esp;只要不去看李瑄,看那五颜六色的彩带飞舞,就会带走一些不痛快。
&esp;&esp;宴会之时,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是达官贵人们巴结的对象。
&esp;&esp;连皇子皇孙,也得向她们敬酒说奉承的话。
&esp;&esp;整个大殿,依旧是一片浮华,无尽的美酒,宫廷歌姬载歌载舞,不在意长安和京兆地区的变化。
&esp;&esp;高台上,李隆基与李瑄大聊天下,基本都是李隆基自吹自擂,炫耀自己的功绩。
&esp;&esp;李隆基在位时间虽长,但他从来没去过江南、岭南,根本不清楚那里的情况。
&esp;&esp;甚至到了天宝年间以后,他的活动范围只剩下咸阳、骊山这一带,连洛阳都不去了,也不知晓两京古道的百姓生活。
&esp;&esp;武功有了不假,但他认为国家越来越繁荣,纯属臆断。
&esp;&esp;随着李瑄罢相,杨国忠拜相后,豪强大族不甘心常平新法的实施,已经变成巧取豪夺了。
&esp;&esp;常平新兵几乎已经成地方上的“郡兵县卒”,杨国忠虽然顾虑杨玉环,没有罢免常平新兵指挥使廖峥嵘。
&esp;&esp;但他选择削弱常平新兵,使他们失去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也使得豪强大族肆无忌惮。
&esp;&esp;将几年前的压抑,全部释放。
&esp;&esp;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可是这两年出现的。
&esp;&esp;“七郎在西面,那里的山河和大唐有何不同?”
&esp;&esp;酒酣耳热的时候,李隆基向李瑄询问西域之事。
&esp;&esp;“回圣人,相比于大唐,那里肯定是贫瘠的。无法诞生像圣人一样的明君。臣在西征的时候获得一些金银珠宝,他们的宝物也奇形怪状,没有我大唐的雅致,只是现在还在运输至长安的路上。”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回道,顺便说起战利品的事情,让李隆基心里有底。
&esp;&esp;“七郎有心了,我也想看看最西面的宝物也何不同!”
&esp;&esp;李隆基对天下贡献的奇珍异宝一向有兴趣。
&esp;&esp;“臣不会让圣人失望,今后会为圣人带回更多宝物。”
&esp;&esp;李瑄拱手说道。
&esp;&esp;“昨日袁思艺是不是对七郎无礼了?”
&esp;&esp;李隆基又突然问出这句话。
&esp;&esp;“昨日的中官,确实有些出言不逊,臣也不知是何缘由。”
&esp;&esp;李瑄佯装不知情地回答。
&esp;&esp;“边令诚贿赂袁思艺,让他挑拨我与七郎的关系。说是没有亲自迎接七郎,让七郎不悦。”
&esp;&esp;“七郎如何看待?”
&esp;&esp;说出这句话,说明李隆基心有疑虑,明明是袁思艺挑拨离间,但一觉醒来,李隆基却耿耿于怀。
&esp;&esp;旁边一直默不作声倾听的杨玉环心中一紧。
&esp;&esp;但她没有立刻说话,从容地为李隆基和李瑄斟满酒。
&esp;&esp;“臣读《左传》的时候,每每读到《天王狩猎河阳》,都非常气愤。按照礼制,大夫有朝见周天子的职责,怎么能让天子屈尊,前往诸侯国会见诸侯呢?”
&esp;&esp;“圣人的龙辇,前往的是泰山和华山,臣功绩再大,也不敢冒犯天颜,也希望圣人至大至长,从此不为功臣接驾。那些诬告臣的话,一定是居心叵测。”
&esp;&esp;李瑄几乎没有犹豫,向李隆基回答道,语气表情痛心疾首。
&esp;&esp;天王狩猎河阳,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事件,是礼乐崩坏的象征。
&esp;&esp;天王,指得是周襄王,他前往河阳见到威名赫赫的晋文公重耳。
&esp;&esp;虽然晋文公想觐见周襄王,增加他的威望。但晋文公没想到的是,周襄王竟然来河阳。这下其意义全变了,不是晋文公觐见周襄王,而是周襄王“觐见”晋文公。堂堂的周天子被一个诸侯王呼来唤去实在有失体统。
&esp;&esp;这也成为晋文公的污点。
&esp;&esp;而天王狩猎河阳中的“狩猎”,是孔子在编著《春秋》的时候,为挽回周襄王的面子罢了。
&esp;&esp;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意义。
&esp;&esp;李瑄引此故事,就是表明他遵循礼制,一颗赤诚之心,从未有冒犯圣人的意思。
&es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