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2 / 3)

此,小小的嘉禾县再也不冷清。乡亲们将窑厂开了一间一间又一间,可订单源源不断,瓷盏依旧供不应求。

&esp;&esp;“哎,你听说了吗?”

&esp;&esp;堂厅的休息处,一青衣男子甩着手中折扇,意有所指地问同伴到,“朝廷里,听说那一位上位了。”

&esp;&esp;“啊?”同伴一头雾水,“哪一位?”

&esp;&esp;男子“啧”了一声,斜眼乜他,沾着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叶”字。

&esp;&esp;同伴恍然,而后一脸惊愕地追问:“若是没记错,他和火里烧死的那两位,好像都是布衣之交吧?”

&esp;&esp;男子不说话,高深莫测地饮了口手中的茶。

&esp;&esp;“啊呀!真是没想到!”同伴惊叹,“没想到当年携手打天下,笑到最后的,竟然是三人中最不起眼的那个!这就叫那什么……韬光养晦,扮猪吃老虎!”

&esp;&esp;“哎……”男子发出一声忧国忧民的喟叹,补充,“当今圣上不过六岁小儿,那位入阁拜相,兼任帝师,如今的朝廷谁说了算,明眼人都知道。”

&esp;&esp;“哎……”同伴跟着叹气,而后将声音压得更低,问那人到,“前年宫里的那把火……你觉得是怎么个说法?”

&esp;&esp;男子故弄玄虚地摇头,道:“对外说是三司使纵火逼宫,被那位就地正法,这实际上……”

&esp;&esp;他一顿,讳莫如深,“你想想,除夕宫宴,又是半夜,先帝孤身一人,去琼华殿做什么?”

&esp;&esp;同伴一愣,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先帝和封相?啊、啊这?!”

&esp;&esp;男子点到为止地叹息一声,拍拍同伴颤抖的手,以示安慰。

&esp;&esp;同伴摇头扼腕,“世间男女,食色性也,终是躲不过情之一字,比如你看这姚氏瓷铺的女东家,啧啧!”

&esp;&esp;他露出崇拜又赞赏的神情,对男子道:“我听说人是从上京来的,永丰二年的时候,还在京城的万国展上狠露了把脸,真是又美又会赚钱,只可惜……”

&esp;&esp;同伴长叹一声,“只可惜怎么就想不开,找了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儿当夫君?”

&esp;&esp;这一说,可点到了嘉禾县所有郎君的隐痛。

&esp;&esp;实则是在姚月娥回了建州的第二个月,姚氏瓷铺的门,就险些被各家说媒的给踏烂了。

&esp;&esp;虽说一开始,也有州府里的人看不上姚月娥,说她是年过二十的老姑娘,说不定还是个死过男人的寡妇。

&esp;&esp;可到底是架不住人家有钱有地有美貌,场面最乱的时候,每天都有少说三家的媒人在铺子前堵着,弄得人家好一段时候都只能窝在窑上烧瓷,不来铺子上露面。

&esp;&esp;可是后来也不知是怎么了,其中几个最有权势、也追得最紧的人家莫名其妙退出了竞争。

&esp;&esp;有传言说这个姓姚的师傅虽然看着未嫁,但实际当年还在上京的时候,就和京城某位人物关系匪浅。后来那位人物升官发财,姚师傅不甘困于后宅,也就自请回乡,不过上头的人脉还是在的。

&esp;&esp;众人一番推测,最后得出一个惊天的秘密。

&esp;&esp;这位姚师傅身后的人物,应该就是当今贵为宰辅兼帝师的摄政大臣——叶夷简!

&esp;&esp;小地方就是这样,谣言传得比王麻子脸上的水痘还快,没过多久,便再也没人敢去姚氏瓷铺门口蹲着,而短短一月之后,铺子上就来了个身形颀长、面壮的郎君。

&esp;&esp;姚师傅跟他订了婚。

&esp;&esp;这里的门道,就很玄妙了。

&esp;&esp;男子很是不屑地乜一眼后院里忙着喂狗喂鹅的小白脸,撇嘴道:“也不知怎么想的,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居然甘愿给个奸臣当幌子,窝在这么个鬼地方吃软饭,啧啧!”

&esp;&esp;八卦点到即止,姚月娥在这时从后院行了出来。

&esp;&esp;“姚师傅!”青衣男子堆上笑脸,起身对她拱手。

&esp;&esp;这人是州府镖局的小公子,幼时念了点书,喜欢附庸风雅,便也看不上祖上走镖送信的行当。可惜考了几次乡试都没过,平日里就只能帮着家里做些捎带信件和书写的杂事。

&esp;&esp;姚月娥见他来也是意外,只见那人从身后拎出一个包裹,递给姚月娥道:“您有从钱塘来的包裹。”

&esp;&esp;“钱塘?”姚月娥蹙眉,她掰着指头在心里过了好几遍,确认自己并不认识什么家住钱塘的朋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