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灯罩,她压抑着兴奋问。
“也就我跟格日勒会,三天弄一张吧,”额日巴拉说,把羊皮铲薄很费时,这还是在前面已经把皮子熟好煮好铲掉多余的皮板外,再一点点地用刮刀刮,用皮铲却削,不能马虎外。
姜青禾琢磨着,“其他人再学一学,三天一张还是有点慢了。”
当然最要紧的是羊皮保存问题,薄羊皮没有带皮板那样容易保存,太薄就容易皱而且干裂,要用绳子四处扯开挂着,不能钉板,只能中空,或者是卷起来放好。
不管山羊皮或绵羊皮,都得用湿布蘸软了,再用刮板沾着绵羊油来刮擦皮子,从而让皮子平展而光滑,不会收缩回弹。
羊皮做灯最怕回弹,又开裂而且蜡烛烤着面皮焦黑,所以姜青禾不做羊皮灯,她只出薄羊皮,这种不管做灯或者是镂刻涂色绷于靴面都行。
她想着事情,一点酒意都不剩了,第二日她带着羊皮来到了毛姨家里。
每个月不管有没有事,只要她在家,隔三差五总会上门拜访毛姨,毕竟在姜青禾心里,没有毛姨就没有现在的她。
“又带啥来了,一个月拿那么些东西做啥,”毛姨拿剪子剪掉白线,抖抖正在做的靴子,她如今不太管脸上大片的胎记露出来了。
“告诉你了甭拿东西,有了你,俺们这日子也不愁吃不愁钱用的,上回还刚又买了两口大铁锅准备熬胶呢,你们这两口子也是实在人,你家男人自己混到工房去,还得给俺们找个活计补补家用。”
毛姨的笑容很真切,没有因为脸上大片黑斑而显得狰狞,她说话也总很温和,只是人也固执,哪怕湾里变好了,也不肯出门。
姜青禾也只能隔三差五跟她说点新鲜事,她这回来除了说皮子外,还有件事想说,“婶,我和土长商量了下,这河段就你们这户住这最冷清,叫你们搬到湾里去也不方便,皮子要不少水,你们这味又重,就给你们这边上种些香樟树除味。”
其实本来她是想把码头建在熟皮坊这边上的,好叫这里也热闹些,但是味道实在太熏了,只能先从改造和消除臭味开始。
“难为你总挂心俺们,这味道都闻十好几年了,也就闻惯了,花那个钱做啥啊,”毛姨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很熨帖,只觉得没白看错人。
她拿过那卷皮子摊开,感叹道:“这手艺可以的,只是羊皮终究太难伺候了点,要是换成牛皮就容易得多。”
“这就好上色了,用那种年画匠熬的画料涂上去,盖个章也成的,你要卖的话还能往鼓匠那瞅瞅去,他们也爱用羊皮绷鼓面的。”
毛姨虽然不出去,但她随口就能说出不少东西来,又把羊皮卷回去,她闲聊般问道:“俺听俺家那口子前两天去镇上回来时说,今年皮做局皮子收得太多了,已经放出话来只收好皮子了,你那的卖出去了没?”
姜青禾摇摇头,关于这件事她知道是必然的,做生意哪有年年都安稳的,每一年当然要经受不同的考验。
就像今年的稻子丰收那样,粮食换价立马跌了下去,又比如今年棉花长势也不好要减产,如果其他地方也这样,棉花的价格又高上去,市场总是在变,涨涨落落,起起伏伏
而皮做局上一年已经有了名气,有不少人知道,今年肯定有更多的人往他那里送,姜青禾当然能凭着交情让大使把今年的皮子收下,但她不会这么做,没必要。
所以她已经给皮子谋新的出路,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而她的新出路就在旱码头新开的歇店里,虽然上次边城的那个歇家给她出了主意,她也问过姚叔,可是她也并不草率。
在租铺子前她去旱码头蹲了两天,这个旱码头虽说临河,其实连乌水江有很远一段距离,它更近南北往来的官道。
这里来往的大多是小贩,挑担拉车售卖东西的,大头是骆驼客,和牛帮商队,他们从这里带着水烟和皮毛往返于西南或是东北口岸,以及外来的商人。
姜青禾之前不咋来这里,就是因为它已经出了镇子,在另一个更远城门口这里,她必须自己赶着车从入城口横穿半个镇子到那里。
但是那里出乎意料地人烟稠密,因为从官道下来要进城的话,关税口就在那,不交不能入城,夜里宵禁只能在外头住宿。
所以这里也有着最多的歇家,他们开的歇店遍布整一条官道,让姜青禾叹为惊止,但是也好办,她想在这里插个空进来,直接把钱给同行,就能从他手里租个铺子过来。
她这铺子装修的也很简陋,毕竟做的不是长期生意,这里春冬两季冷清,夏秋人多,她也只做这两季的生意。
在这里不兴叫卖,也不兴像在镇里那样给点小便宜,这里来来往往大多是人精,蝇头小利他们看不上,反而会闹笑话。
所以姜青禾只在木板上写了字,出售薄羊皮:可做羊皮灯、风灯,中厚羊皮:做靴面,厚羊皮、秋山羊皮、冬绵羊皮、羔羊皮
以及出售蒙古羊系山羊、大尾寒羊、育种羔羊
至于其他的两族用品也零星
好版主